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动员部署会议在京召开

2016-11-20   总浏览:5089

 

 

 

 

2016年10月11日,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动员部署会议在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刘胜出席并讲话。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气象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军委有关部门、军兵种主管部门、军工集团、行业协会(联合会)、有关技术机构主要领导和主管人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综合计划局局长周振杰主持。

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是国家“统筹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工程建设围绕当前标准化军民融合建设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民标采用、军标转化、整合修订、通标制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等6大方面41个建设项目。会议对工程任务分工、进度和项目组织方式等作了详细安排,按计划,分3年逐步落实。工程实施后可切实解决当前军民标准分立、共建共享不足的问题。到2019年,我国标准化军民融合工作机制将基本健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采用民用标准制度初步建立,军民通用标准信息全面开放共享,标准化支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田世宏表示,军民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他强调,要从三个方面着力落实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坚持创新,探索标准化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坚持开放,开创军民标准化资源共享的新局面;三是坚持协调,发挥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的新效益。

刘胜认为,抓好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的实施,一是要着眼于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加快构建军民通用的标准体系;二是要着眼于军民标准化资源共享利用,搭建军民一体的服务平台;三是要着眼于标准化军民融合持续发展,建立军地协作的长效机制;四是要着眼于标准化军民融合取得实效,加强工程建设整体统筹和科学管理。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据了解,随着科技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趋于模糊,世界军事强国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更多地利用国家资源和社会力量提升整体防务能力。美国是实施军民一体化建设的典型国家,90%以上军品都由民营企业生产;俄罗斯充分发挥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军民两用技术在国防工业中占70%以上。英、法、以色列等国也大力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军地资源双向利用,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平战转换的能力和效率,提高了国防实力与国防潜力。

 

引申阅读

《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方案(2015-2017年)》通过评审

 2015年11月12日,为落实我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的需要,平稳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总装备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了《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方案(2015-2017年)》评审会。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参战略规划部等部门代表和相关单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成立了由戴浩院士、凌永顺院士、钟群鹏院士、王越院士等11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组听取了《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方案(2015-2017年)》编制情况报告,研究讨论了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的定位、目标、组织架构、重点任务等内容。评审组认为该方案科学、合理、可行,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是国家“统筹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是全面推进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工程建设方案围绕当前标准化军民融合建设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民标采用、军标转化、整合修订、通标制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等六大任务,并对任务分工、进度和项目组织方式等作了详细论证,实施后可切实解决当前军民标准分立、共建共享不足的问题,对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引申阅读

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

话题:励志成长,工作方法

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下,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新的军事变革,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重要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素,标准则是技术融合的载体和升华,也是支撑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促进标准军民通用有助于消除军民融合的技术障碍,打破封闭的技术体制,引入有益竞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武器装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提高武器装备质量,推动技术进步和军民共赢发展。
一、军民标准通用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长久以来,我国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的计划性和单一性,使军工产品生产形成了封闭与垄断的格局。国防经济与地方经济严重分离,削弱了有益的竞争与协作,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重复浪费。
一方面,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大格局,民用科技的创新能力与制造水平得到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和一些高科技领域,民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甚至已超过了军用领域,但是由于军用标准发展模式相对封闭,缺少与民用标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往往难以及时体现和应用最新技术发展的成果;军用标准中过多的专用产品规格与接口要求,也使得民用生产企业很难为不确定性的竞争订单而承受专用生产线的建设与维护成本。这种标准形成的技术性壁垒不但降低了军品配套供应商的可选择性范围,也造成了军品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不利于国防动员的紧急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过度的保密要求和相对封闭的管理渠道,使得军用标准的社会可获得性较差,因而国家投入大量专项研发经费获得的技术成果,虽然被应用到军用标准中,但是却难以为民用标准所借鉴和使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一体化,打破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壁垒,标准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协调手段。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军民标准通用和技术有效融合,使军地保障力量和资源之间复杂的技术与管理关系得到衔接和协调,才能使“军民一体化”方针得到落实。
军民间技术和产品一体化将降低总体成本,促进技术转换,增强工业实力。建立军民通用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资源的共享和共用,一是可以发挥民用标准在满足军事需求方面的作用,大幅度节约资源;二是使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反映到军用标准中,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三是进一步促进了竞争,使武器装备采办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四是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保证,满足战时动员的需要。
二、美国军用标准改革措施
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高度重视标准的作用,把标准化作为战略制高点且在军用产品中大量采用民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民用标准在军用领域的作用。军民技术的紧密融合,高新技术的军民两用化,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国防实力,而且使他们进一步抢占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保持了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目前有1.6万多家电子公司,约有6500家从事军品研究、生产;美军大约有85%的军用技术是军民两用技术。
1994年6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签署发布了一份纲领性备忘录《规范和标准——工作的新思路》,其中心内容是建议尽量使用民用规范和民用标准,以保证国防部充分利用民用技术和广泛的工业基础。只有在确实没有可替代的民用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军用标准和规范。该备忘录发布后美国对军用标准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尽量使用性能规范
在采购新系统、重大改装、技术换代、非发展型产品和民品时都要按性能规范说明要求。性能规范只强调式样、功能,而把具体的设计方法留给承包商解决。这就在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赋予了承包商更多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政府得到质量合格的产品。
(二)扩大应用非政府标准
通过使用非政府标准,美军在武器系统、元件和补给品的采办中采用新的机制和工作方法,使用户、国防部和供应商都可从中受益。
(三)实行军用标准或联邦标准特许制度
取消、转换和限制军用标准的使用,必须采用军用标准或联邦标准的,需要获取特许批准后才允许引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采办过程中也还是鼓励提出替代方案以取消所引用的军用标准或联邦标准。
(四)加强军民间合作
鼓励国防部同工业协会合作编制非政府标准以替代军用标准。让工业部门和用户直接参与规范与标准的编制审核工作。配合军用标准改革修改国防部所有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并鼓励承包商参与这项培训。在合同和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合作,以密切政府和工业界之间的交流。
(五)降低政府的监督控制
政府只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进行控制,让承包商负责具体的设计工作。在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测试检验以及军品质量保证系统中,通过使用程序控制和非政府标准来减少政府监督。
美国实施军用标准改革后,通过分析和清理,共废止了9600项标准,另有8100项军用规范被宣布为对新设计无效,仅供重复采购原有装备和系统的保障件使用。
美国军用标准的改革就是要把国防工业领域中的“军队专用标准”削减到最低限度,转变军队以采用军用标准为主的观念,鼓励军用装备研制和军用物资采购尽量采用民用标准和民用技术。在一般情况下,优先使用性能规范,由承包商在整个合同过程中负责保持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使武器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保障工作更具灵活性。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国防部与民用工业界的关系大为加深,非政府标准在国防采办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降低军品采购成本的同时,扩大了军需产品的社会提供能力,使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融为统一的国家工业基础。
美国国防部为贯彻“2020联合作战构想”,制定了新时期美国军用标准化的战略发展框架“国防部标准化战略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建立高质量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把广泛采用民用标准和开放标准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同时,通过标准规定武器装备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通过充分竞争下的军品采办,向战斗部队提供可靠的、技术精良的装备,实现各军兵种之间及与盟国间的互操作性。美国国防部为实现该计划,正在有序地推进着军用标准化的各项工作。三、我国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战线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化和军用标准化工作管理、促进军民融合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军民标准化双向转移的总体思路,为我国军民标准化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文),将军民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作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性任务之一。
2013年12月9日,总装备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军用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实现军民标准通用,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架设“军转民”的桥梁,将具有现实和潜在推广价值的国家军用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打通“民参军”的路径,将先进民用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提升军地联合后勤保障能力和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形成融合式发展机制,打破军民界限、消除技术门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总装备部已经共同建立了包括军民标准化工作协商机制和联席会商制度、军民共用领域标准共建共享机制、军民标准化衔接机制等一批标准化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射频识别领域开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军转民”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人类功效、电子元器件、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国家标准“民标军用”工作也取得良好效果,军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通过共建“北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等,使“北斗”系统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四、对策与建议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立“军民一体化”国防工业体系,深入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除需要首先建立军民通用标准化的协调共管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外,还需要从技术层面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军民融合的标准体系
要在正确分析我军当前装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兼容、有机衔接、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互补、军民融合的标准体系。不断推行军事标准改革,对军用标准和规范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废止不适用的军用标准,逐步完善军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军用标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先进适用的国家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降低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服务”的成本,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二)加大采用民用标准和性能规范的力度
在对原有的军用标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哪些民用标准可以直接代替或经过修改后可代替军用标准,逐步加大民用标准的比例,并组织协调好新旧标准的衔接和过渡。在装备采购活动中要加大性能规范的力度。
(三)建立军民标准协同平台
从标准的立项到联合研发、标准实施、应用效果评价、动态使用维护等多个阶段,实现军民标准信息的共享与标准化工作协同,实现军民标准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逐步形成开放的、寓军于民的科学发展模式,建立动态、开放的军民融合标准体系,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统筹军民优势资源,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共赢发展。
(孟凡萍、蒋立新,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

 

QQ客服:

 4008113950

服务热线:

 4008113950

公司邮箱:Kingfar@kingfar.cn

微信联系:

 13021282218

微信公众号